close

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董潔年輕時的長相可謂是清純「小白花」,「冷清秋」這個角色成為不少人心中的女神。如今的董潔雖然已經進入中年,但整個人的氣質依舊不減。身穿格紋西裝的她配上灰色半身裙,盡顯幹練十足的一面。在整組造型中,董潔戴著的一對耳環成為一大亮點,這種「重量級」的耳飾太過沉重,沉甸甸的外觀看著都疼。 ... 一些華麗的珠寶首飾是為女明星們美貌加持的「法寶」,不管是在機場或是一些時裝周,它們的存在感總是很強。董潔此次選擇的耳飾就顯得略帶誇張了,整體的造型十分寬大,還帶有厚重的材質,可謂是非常「重量級」的耳環。在沒有碎鑽點綴的情況下,這款耳飾無法彰顯貴氣感,但因為足夠個性,也能夠吸引一撥視線。 ... 董潔當天的穿搭盡顯幹練十足的一面,一款格紋西裝穿出緊身的效果,它的材質經典,款式也是常見的類型,因此無法達到過分搶眼的效果。從中加入一款腰帶以後,整個的身材就會看起來窈窕了些許,而略帶墊肩的樣式勾勒出董潔堅挺的臂膀,也讓她上半身的曲線拉寬了不少。在小西裝下擺處,加入一些層疊和褶皺的設計,會顯得層次更加豐富,但看起來難免不夠簡約。董潔在下半身還套上了一款格紋長靴,它的皮面光滑,很有質感,但因為上半身重疊的單品太多,反而失去了它該有的存在感, ... 西裝和裙裝的組合是很常見的穿搭方式,而董潔所選擇的是一款灰色的毛呢半身裙,它的材質沒有輕紗那樣輕薄,也比針織裙的面料稍硬挺一些,很容易產生不美觀的褶皺,就會拉低整體造型的檔次。好在它藏肉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加上顏色也是基礎的類型,雖然無法搭配出太過高大上的風格,也能夠勉強亮相各種時尚活動。為了獲得提亮的效果,董潔還在身上背了一款大紅色的小方包。但總體而言,最為搶眼的依舊是董潔耳朵上的「重量級」耳飾。 ... 帶有格紋樣式的服裝搭配不好就會看起來略帶俗氣,為了打造出一組簡潔的穿搭,可以選擇純色的單品。董潔在上半身套上了一款灰白色的斜肩上衣,微微露出香肩也是展露性感女人味的要素之一。而下半身則是一款樣式寬鬆的黑色褲裝,從中加入白色的豎條紋設計,會呈現出更具個性的一面。董潔的髮型很減齡,將髮絲以編髮的形式扎出一個小巧的樣式,會讓她的樣貌甜美不少。 ... 一旦天氣炎熱,女生就會套上各種款式的短袖,其中黑色最受她們的歡迎,不僅容易搭配服飾,也能夠讓體型看起來瘦弱不少。單看董潔上半身的造型,有點普通,而下半身這款裙裝則是一大亮點。香檳色的裙面帶來明顯的光澤感,而裙擺處加入了黑色的羽毛拼接,看起來豐盈又蓬鬆。 ... 純黑色的服裝雖然好穿,但無法達到減齡的效果,若是想要比實際的年齡顯小一些,可以像董潔一樣,穿上一款深藍色的牛仔襯衫,短款的樣式更容易塑造出完美的身材比例。下半身配上一款高腰半身裙,黑色的類型打造出嫻靜而又優雅的氣息,適當的用一些整齊的髮絲來修飾臉型,女生的狀態會看起來非常好。 ... 橫條紋的服飾只適合一些身材骨感的女性來穿,董潔就穿上了一款黑白相間的條紋上衣。這種款式倒是經典的類型,但因為橫條紋自帶拉寬身材的效果,並不適合蘋果型身材的女生。下半身簡單的配上一款牛仔褲,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展示出纖細的雙腿。 ... 淺棕色的小西裝適合在職場中穿,這種色彩散發出低調簡約的氣息,又不會太過張揚而形成過於矚目的效果。內搭一件黑色T恤或是各種輕薄的打底衫,就可以形成融洽的配色和幹練又優雅的氣息。 ... 上班族時常苦惱褲裝的選擇,只要是雙腿沒有太多死角的女生,各種褲裝都能夠被她們穿出風采。若是胯部較寬,那麼可以挑選一款細密格紋類型的褲裝,它可以與各種打底衫搭配出休閒的氣息。若是配備西裝,也依舊融洽和諧。 ... 董潔真有氣質,年近40也依舊很有風韻。這款棕色的中袖版型寬鬆,袖子的長短也剛剛好,到達手肘的區域,可以展示出手臂上較為纖細之處。下半身隨性的配上黑色的闊腿褲或是各種休閒褲,就能夠讓董潔的狀態非常鬆弛。 本文由成銘聊時尚原創,僅代表個人的觀點,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希望我專業的解讀和獨特的見解能幫到給大家,更多話題可在下面評論區繼續交流或吐槽。

 

 

內容簡介

運動將不再只是身體的鍛鍊,也能成為思考的鍛鍊。

  胸肌大的人,一定就無腦嗎?大腦發達,肌肉就不會發達?
  你是個「肉體派」?還是「心智派」?


  你可能不知道文豪三島由紀夫其實是個崇尚肉體美的肌肉男!
  如果達爾文沒有散步的習慣,可能就沒有演化論的誕生?
  村上春樹熱衷跑步,對他的職業作家生涯有著根本性影響?

  尼采曾說:「只有走路時獲得的想法才有價值。」
  實際上我們常運用身體來幫助思考,古希臘人亦將運動視為培養健全人格的一種方式。
  究竟我們如何在每一次運動中,除了讓體魄更強健外,也讓心更強壯?

  從現在開始找回身心平衡,在運動中更認識自己。

  ▍人生學校 ▍The School of Life ▍

  「人生學校」的全新系列自助書籍,帶領我們深入探討生命最為棘手的議題,內容充實、深具實用性且療癒人心。本套書也充分證明了「自助」二字並非膚淺無深度或過度理想性的代名詞。──人生學校創始人|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人生學校教導我們如何用更新穎的方式取得無價的人生智慧。──《週日獨立報》(Independent on Sunday)

  《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系列書籍致力於探索生命中的大哉問:「如何找到實現自我的工作?」「人類能否知曉過去?」「人際關係為何難以掌握?」「若是我們能改變世界,需要做出改變嗎?」人生學校的總部設立於倫敦,並在全球廣設分部,致力提供課程、療程、書籍及相關服務,試圖幫助學員開創更為圓滿的人生。雖然無法盡善盡美回答所有的問題,但期待能引導各位透過哲學、文學、心理學及視覺藝術等多元的人文思想,刺激啟發、滋養並撫慰人們的生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戴蒙‧楊|Damon Young


  澳洲哲學家、作家、評論家,墨爾本大學哲學榮譽學人,著有《伏爾泰的葡萄樹及其他哲思》(Voltaire’s Vine and Other Philosophies)等多部作品,現與妻子和一雙兒女定居墨爾本。個人網站:www.damonyoung.com.au

譯者簡介

方慈安


  台大中文系、師大翻譯所畢業。

  雜學派,在半吊子和過度偏執之間擺盪。
 

目錄

前言|愈運動讓心愈美好

CHAPTER 1|享受運動中的遐想時光
CHAPTER 2|燃燒生命的自豪
CHAPTER 3|犧牲帶來的快樂自由
CHAPTER 4|鍛鍊對美的感受
CHAPTER 5|謙卑幫助我們認清自己
CHAPTER 6|透過痛苦來試驗價值
CHAPTER 7|堅持是一場和自己的競爭
CHAPTER 8|崇高的壯美感受
CHAPTER 9|物我一體的喜悅

結論|成為身心平衡的完整個體

延伸閱讀

 
 

前言
 
愈運動讓心愈美好

  查德──私人健身教練,出現在柯恩兄弟(the Coen Brothers)執導的電影《布萊德彼特之即刻毀滅》(Burn After Reading)裡。他是個虛構的角色,但是我們大概都見過這種性格的人:強壯、帥氣、充滿活力,並擁有超正向的思考(而且還跟路邊的石頭一樣蠢)。

  拿石頭來比較,顯得查德更糟,畢竟我們不能對石頭有什麼不合理的期待。查德蠢成這樣完全是咎由自取,他為什麼這麼蠢?因為他過著只以肉體為重的生活。查德是個職業健身狂,完全放棄發展自己的心智(某篇《紐約時報》的影評曾形容他「肌肉硬梆梆,腦袋軟塌塌」)。

  我提起查德,是因為他象徵當今運動中失落的一塊。他誇張的角色個性,也就是那種所謂「愚蠢運動員」的形象,在今日的流行文化裡極為常見,以致於大家往往沒有意識到其背後的意涵。這種形象的產生,並非特別針對哪個足球員或網球員,也不是單純看不順眼某個肌肉發達的名人,而是出於對人類本質的根本偏見。查德這種角色典型來自於一種二元衝突:心智和身體、思考和實作、靈與肉之間的對立。

  認為運動明星一定很笨、哲學家或作家都身體虛弱,這類迷思就是奠基於「認為身體和心智的發展會相互牴觸」這種根本性的偏見。倒不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或力氣均衡發展,而是因為人的存在本身,似乎天生就會分裂成對立的兩邊。人有所謂的「肉體派」和「心智派」,生活的空間也有滿足肉體或啟發心智之分,選擇其中一邊,彷彿就表示放棄另一邊。這就是哲學家所謂的「心物二元論」,正是這種觀念剝奪了運動的魅力。

  ▍肉體會危害善良的靈魂?

  為了更瞭解心物二元論,且讓我們先回到四百年前,排汗衣和熱門健身歌單還不存在的那個年代。查德大概沒什麼興趣讀十七世紀的法國哲學,不過當時的哲學家笛卡兒(René Descartes),對於查德這種只長肌肉不長腦的角色特質是如何養成,已經有一套很明確的巧妙解釋。

  笛卡兒在他的著作《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裡,主張心智和身體是兩種不同的實體。哲學家所謂的「實體」通常是指某種基礎、根本、型塑這個世界的東西。笛卡兒說,人是兩大類「東西」組成的──思想類和物質類。因此,心智和身體可以說根本不是同一個世界裡的產物。笛卡兒認為,大腦裡的松果體 (pineal gland)是心智和身體相互協調作用的地方。(為什麼是松果體?或許是因為沒有人確切知道這部位是幹嘛用的。)

  這就是哲學家所謂的「本質二元論」,是西方社會歷來非常盛行的觀念。這套理論認為世界──包括人類在內──基本上可以截然二分。就算日常生活中,心智和身體似乎緊密相繫(笛卡兒也承認這一點),事實上兩者卻分屬兩個世界。

  這種二元論往往伴隨固定的地位高低區別:心智地位最高,肉體地位低下。舉例來說,笛卡兒追求確定性,不信任身體感官的感受。他承認真理和物質世界有某種程度的連結,但是對於透過視覺、觸覺、嗅覺接收到的一切心存懷疑。在《沉思錄》裡,他設法去除所有他覺得模糊曖昧的東西,最後留下來的就是他認為最實在的部份:心智。「思考是靈魂的另一個屬性,」他寫道,「由此我發現什麼才真正屬於自我。只有這個部份與我不可分割。」這就是他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的由來:只有心智是真正的笛卡兒,其餘的部份都是容易出錯、不可信任的肉體。

  這種觀念歷史悠久,從哲學上的名家之言一脈相承: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同樣相信只有心智才是他「真實的自我」。在柏拉圖對話錄的《費多篇》(Phaedo)中,他的老師蘇格拉底(Socrates)形容身體「沉重、專制、世俗、有形」,與「輕盈、自由、超然、無形」的靈魂相對。不過,柏拉圖以及承繼他觀念的基督教廷不但和笛卡兒一樣,對身體抱持疑心,更存有鄙夷身體的想法。他們認為身體傳遞的訊息與真實有出入,而且還會危害善良的靈魂。是肉體驅使靈魂變得貪婪、沒有定性、充滿欲望,以柏拉圖的話來說:「受到污染,不再純粹」。

  身體能獲得的最高評價,是和心靈分屬兩個世界;而被說得最難聽的時候,則變成了腐蝕心靈的罪魁禍首。

  ▍催化身心斷裂的現代生活

  心物二元論是怎麼來的?這個嘛,不是哲學家先提出來的。柏拉圖和笛卡兒等思想家已經把概念調整過,以配合自己的理論,但其實在人類歷史上,這種觀念的根源更加平凡,至今依然存在。

  舉例來說,這種二元對立觀部分是由社會和經濟環境所催生。在西方社會中,白領工作是最常見的職業。這些專業人員、「知識工作者」和薪水低微的服務業員工有一項共通點:和我本人一樣,他們每個工作天裡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說話、閱讀、打字,少有體力勞動。

  要是可以趁通勤時運動,也許情況還算好。但是大部分勞工都是自己開車,或者搭乘由別人駕駛的大眾運輸工具去上班。過去幾十年來,狀況更加惡化,如今我們走的路比以前更少。以採買日用品和外出辦事的例子來說,我們的腳大部分時間都踩在油門和剎車踏板上,而不是踏在道路上。騎自行車這種新崛起的運動形式雖在世界各地流行,卻也還未成為主流通勤方式,在全世界人每日的移動中,自行車只佔很少的比例。別提什麼騎腳踏車上班了,很多人寧可看環法自行車賽轉播。

  以上生活形態塑造出一整個由「勞心工作者」構成的文明,對這些勞工來說,走路只是從家裡走到車旁邊、停車場走到辦公室、車旁邊走到商店裡的短程移動,常常還一邊走一邊滑螢幕、按按鈕、打電話。我們熟悉的職業生活裡,勞動本身以及勞動者的身份,皆以心智而非身體為重,人際互動也往往在虛擬世界中完成。當然,我們還是擁有身體,但是身體對我們的重要性不斷減少。簡而言之,我們似乎過著與肉體脫節的生活。這種生活型態未必會直接導致心物二元論產生,卻是催生二元論的重要因素,而二元論也會反過來鞏固這種身體和心智間的斷裂。

  柏拉圖和笛卡兒對身體的憂慮確實有其道理,至今仍然通用。畢竟,即使當代醫學這麼進步,我們仍是非常脆弱無常的生物,生和死都伴隨著痛苦與虛弱。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就曾說:「男人之間最適當的稱呼不是『先生』,而是『患難兄弟』。」人的良善意志很容易被飢餓、性慾和疾病摧折,我們可能立志要每週慢跑,卻賴在沙發裡不想起來;可能打定主意只吃瘦肉和汆燙蔬菜,結果還是忍不住大啖義大利麵和葡萄酒。心智空懷明確的理想和幸福願景,卻似乎與內臟及賀爾蒙格格不入,最後總是莫名其妙地屈服。

  ▍運用身體來思考

  這並不表示心物二元論站得住腳。笛卡兒、柏拉圖和當代與他們想法相近的思想家都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把我們的缺點都怪給身體,說得好像人可以完全割捨身體,留下純粹的心靈一樣。有另一派人的主張完全相反:他們怪罪心智讓身體變得脆弱、不協調、「不食人間煙火」,說得好像肉體沒有靈魂還能像機器一樣自動運作。這兩種二元論都是錯的:沒有什麼「思考物質」存在;思考也並非單純「在心裡」完成,而不需動用身體。

  英國哲學家吉柏特‧賴爾(Gilbert Ryle)在他的著作《心靈的概念》(The Concept of Mind)裡指出,這種二元譬喻閃避了現實,讓我們把思考看作與自我的私密對話,相信思維是「在心裡」小聲說出的話語,再被喉嚨、唇舌、指尖轉譯成說給別人聽的話。

  賴爾認為這幅景象其實大有問題。舉例來說,說話本身也是一種思考的過程──很多想法透過彼此對話可以發展得更完整。試試找別人一起在人行道或跑步機上慢跑,一邊漫天亂聊,就會發現我們並不是「在心裡」思考,然後才轉為語言。對話本身就是想法,不是私密的,而是在步伐和呼吸之間,和別人一起構思出來的。

  事實上,我們常常運用整個身體來思考,像是講話的時候做手勢、用手指數數、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後文中會介紹熱愛散步的達爾文(Charles Darwin),對他來說,比起呆坐書桌前,有些思維在走路時更容易浮現。如果笛卡兒也能在走路時工作,不要只是窩在床上苦思好幾小時,他的哲思成果或許會比較有血有肉。(法國哲學家尼采(Nietzsche)也用一向浮誇的態度說過:「只有走路時獲得的想法才有價值。」。)

  我們使用的語言也帶有身體的色彩。語言中許多常用隱喻都和基本的人類生理學有關。比方說,我們可能會說某個短跑選手排名「上升」,或是某個足球員的事業發展「倒退」,但是這些運動員並不是真的往上爬或是倒退走。要瞭解這些隱喻,需要對身體感覺有一定的掌握,知道爬上一座陡峭的山是什麼感覺,在學校的短跑比賽裡落後又是什麼感覺。(再想想看,我剛剛也用了「掌握」這個詞。)哲學家很容易忘記這一點。比方說,笛卡兒提到他「賣力」完成《沉思錄》時,就是用到和重量有關的隱喻,表示思考不只是心智在身體裡運作這麼輕巧,而帶有物質世界的重力。

  感覺同樣也具有身體性。想想一九八○年代知名的德國「網壇壞小子」約翰‧馬克安諾(John McEnroe),他在球場上展現出的暴躁脾氣,可不只是某種看不見的內在情緒。怒意透過他猙獰的臉部表情、緊握的拳頭、手臂猛力揮拍畫出的弧線呈現出來。不贊同笛卡兒觀念的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在作品《知覺的世界》(The World of Perception)裡這麼說:「憤怒從何而來?一般人會說憤怒存在於人心中,但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不太清楚。這種說法好像憤怒發生在另一個超然的空間,不在生氣的人身體裡,而事實並非如此。」梅洛龐蒂說,憤怒和身體「緊密相繫」,當然快樂、膽怯、驕傲、謙卑這些情緒也都是如此。

  所以笛卡兒說錯了。我們不是以心智為主體,並且像擁有球棒或運動鞋那樣擁有身體。我們就是身體。「身體即是全部的我,此外無他。」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 Spoke Zarathustra)中述及,「靈魂不過是身體裡某種東西的名稱罷了。」思考和感覺一直都發生於肉體內、透過肉體傳達,並經由肉體產生。

  我的意思倒不是叫大家都別去讀笛卡兒的《沉思錄》,這位哲學家只不過是把一套非常古老、普遍的觀念加以整理。我想強調的是,即使是像著名哲學家這種偉大心靈,也很容易背離自己的身體。笛卡兒對自己的身體太習以為常,以致遺忘了他的心智也是透過身體運作。

  這種情況在今天並不少見:肉體生活和心靈生活輕易分裂為兩派,雙方各不來往。運動用身體來進行,是公開的活動,具有實體;思考用心智來進行,是私密的,超脫物質世界。看看查德這種角色典型,就會發現兩派通常都不認為能從另外一方獲得什麼益處。

  ▍當我們把身體視為工具

  但是那又如何?去健身房跑步或重訓時,哲學又有什麼要緊呢?

  這個嘛,首先,心物二元論讓我們有藉口不運動,因為我們把整個健身和體育產業看作是查德這種人群聚的地盤,努力鍛鍊身體也就像是只有他們會做的事,而且老實說,滿自戀的。面目猙獰地練臥推,或是在跑步機上滿身大汗,被我們當作自戀狂自我折磨的行徑,這些人太過瘋迷肉體美,沒有時間閱讀或思考。職業體育明星受訪時能言善道,賽場外的行為卻荒腔走板,也更鞏固這種偏見:對肉體下功夫是只有傻子會做的事。也就是說,心物二元論並未直接導致懶惰,卻會扼殺人的鬥志,讓我們寧可選擇失衡的生活方式,每天耗盡腦汁,四頭肌和肺部卻無用武之地,還很慶幸自己遠離肉體,也遠離肉體帶來的弱點,例如驕傲自大。

  不過,對於專業人員和其他中產階級「勞心工作者」而言,真正一整天都坐在椅子上的生活型態事實上很少見。過去三十年來,健康顧問、學校、醫生和政府相關部門都告訴我們說,要多運動才能維持器官運作良好,因而帶起大眾追求健康的風潮。有各種數據向我們證實肥胖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舉例來說,如果體重達到「病態肥胖」程度,罹患糖尿病、心臟疾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可能性都會增加,孕婦若過度肥胖,也比較容易死產。不斷有新的研究指出,不管體型胖還是瘦,一直坐著都會讓死亡的可能性提高。

  許多人為了擺脫一直坐著的生活型態,會去健身房運動,中產階級最常如此。(從事體育活動及運動的時間會隨著教育程度及收入提高而增加。)這麼做當然沒錯,但也產生了別的問題。首先,這種作法增強勞心與勞力工作截然二分的印象:兩者分屬兩個世界、各自有配套的衣服和音樂。在辦公室裡,我用心智工作;在健身房才用到身體。踏進體育館的瞬間,我就成為另一個查德。

  以哲學的角度來說,因為生病或受傷──或為了不要生病或受傷──而去運動,還是可能強化心物二元論。因為如此一來,我們的身體就變成二十世紀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所謂的「現成在手邊之物」(present-at-hand)。

  海德格在著作《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裡,觀察到許多工具對我們來說都像是隱形的,舉例來說,我們用球拍擊球時,並不會特別注意到球拍本身。他把這種狀態稱為「使用上手」(ready-to-hand),若某個工具被人使用上手,就不再獨立存在,而是和使用工具的人融為一體,被賦予使用者的目的、操作、動機、預期等意義。

  海德格認為,接下來要等到工具壞掉時,才會再次進入我們的視線──球打出去的樣子怪怪的,我們才會看看球拍,檢查拍線和握把布有沒有問題。此時,這個工具就變回「現成在手」的狀態:人突然又把球拍當成和自己分離,獨立存在於世界上的物品。工具當然還是工具,但是失去了和使用者結合的隱形特性。海德格把這種特質叫做「不可用之物的顯見性」(conspicuousness of the unusable)。

  回頭來看身體,我們的雙手、雙腳及肺部不是工具,但是也常常以同樣的方式「隱形」,直到出現問題才被注意到,像是心悸、呼吸困難或是粗壯的大腿相互摩擦導致皮膚發炎等等。醫生診斷也具有同樣的效果,用海德格的話來說,就是讓我們的身體和生活方式變得明顯可見。如果我們為了增進健康而上健身房、買健身器材、去操場慢跑,就好像是把身體當成「現成在手」的工具:用起來不太順手了,需要好好補強一下。

  當然,我們也許確實需要強壯的肌肉、結實的骨骼、良好的心肺功能──沒必要否認健身在醫學上的益處。但是只為追求健康而運動可能會更強化心物二元論,而正是心物二元論讓人養成整天坐著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以為是心智在修繕身體,像是師傅修理球拍那樣。查德這類人也助長這種心態:私人健身教練就好像修理師傅,告訴顧客把拍線綁緊的訣竅。

  這種心態持續短短幾週或幾個月還沒什麼問題:我們瘦了下來、練出一點肌肉、心肺功能更好。不過一旦明顯的病痛消失,我們通常就會乾脆停止運動──機器修好了嘛。很多人辦了健身房會員都沒去使用,未必是由於懶惰或健忘,而是因為對傷病的恐懼消失後,自己的四肢和器官又再度隱形。心物二元論就算能夠鼓勵我們運動,也只能養成不規律的運動習慣。
心物二元論也會貶抑運動的價值,讓人忽略運動對智能和身體的貢獻。事實上,鍛鍊身體可以讓人享有動腦的愉悅感,或是挑戰我們的倫理觀念,既可能改變思考模式,也可能被思考所改變。

  因此,要是只顧著測量二頭肌有沒有變大,檢查跑步機數據有沒有刷新個人最佳紀錄,反而會讓人放棄運動。機械化反覆動作帶來的新奇感只能維持一時,很快人就會覺得無聊、麻木,再也找不到理由忍受痛苦。這不是什麼奮鬥必經的考驗,會覺得痛苦是因為我們眼光太窄,未能看見自己的全貌,看見的部份不夠有挑戰性,無法讓我們在長跑(短泳也是一樣)的過程中保持好奇心。結果健身房會員就浪費掉了,買來的全新仰臥起坐機也只是放著積灰塵。
    
  ▍以運動磨礪靈魂的古希臘人

  如果我們想瞭解如何避免陷入心物二元論的窠臼,如何讓身體和心智合作愉快,回頭看看古希臘人會很有幫助。尼采稱讚古希臘人是「人類最好的榜樣」,希望當代的學術發展最終能夠師法希臘。不過希臘人可不只學術方面足以成為典範:「我們一天一天變得更像希臘人,首先是……思想與價值觀層面,」尼采在一八八五年的日記中說,「不過希望總有一天,我們的身體也能跟上!」

  希臘人使尼采著迷的一點,在於他們對健美肉體的推崇。最完美的人類沒有什麼脆弱肉體和永恆靈魂之間的斷裂,其自身就是一個存在整體,肉體與心智能夠妥貼地相輔相成。尼采在一八八八年的筆記中寫道:「一個人要是蔑視肉體,簡直犯了最離譜的錯誤。這種錯誤會害得所有智識發展都變成病態。」

  身兼雅典將軍、歷史學家及傳記作家的色諾芬(Xenophon),曾經簡單總結出希臘人的特質。色諾芬年輕時就是蘇格拉底的追隨者之一,他在西元前四世紀寫成的回憶錄中,追述蘇格拉底斥責他的同學艾彼格尼斯(Epigenes)太過懶惰,不只懶於思考,生活也太過怠惰,對性格與思維造成損害。

  「你根本缺乏鍛鍊。」一日下午,蘇格拉底這樣對艾彼格尼斯說。這年輕人隨口回答他沒有運動的習慣(他和查德正好相反:有腦子沒肌肉),但蘇格拉底才不接受這種說法。這位老哲學家首先談起健美體魄對戰爭的重要性,士兵要是不夠強壯、破綻百出,很容易被殺死,或者被抓去作奴隸或人質。蘇格拉底說,體能強健的雅典人「生活更快樂、更有成就,也能留給後代更多遺澤。」

  不過,維持身體強健當然不只是軍人的義務。蘇格拉底說,強健的體格讓身體更適合面對各種挑戰。「你要相信我的經驗,」他告訴艾彼格尼斯,「只要身體健康,面對任何磨難你都不會吃虧。」顯然他指的不單是競賽、勞動、戰爭這些場合。對蘇格拉底來說,哲學同樣也可以透過運動來發揚:「許多人的心智都受到健忘、消沉、暴躁、狂亂這些問題折磨,那是因為他們健康狀態不佳,使得智識受到這些情緒所驅使。」

  指出運動對軍事行動及智識的益處之後,色諾芬用一個非常希臘的觀念做結:我們只有一次人生,青春又如此短暫,要是只求健康,不努力跑得更快、更久,讓肌肉更強壯,就等於是白白浪費可以突破自我的機會,無法體驗克服痛苦、努力奮鬥不懈的特殊喜悅。由班傑明‧糾微特(Benjamin Jowett)翻譯的英譯本中,蘇格拉底語調抒情,又帶有滿腔熱血:

  人往往會在對身體的輕忽中不知不覺老去,直到他終於擦亮眼睛,發現身為人類,自己其實具有無限潛能,能夠使肉體的力與美臻至完美。如果一個人不重視自己的身體,缺乏突破自我、發掘潛能的動力,就無法獲得榮耀。

  重點來了:運動對古希臘人來說並不只是一項無趣的義務。確實,身為公民士兵必須體格強壯,也確實有很多人對於每天都要在身體上塗油,然後一邊呻吟一邊進行競技或重訓覺得很厭煩。不過,全希臘上至色諾芬這樣的貴族,下至蘇格拉底一類平民,大都將運動視為培養健全人格的一種方式。運動屬於每一個希臘人,而不是操控在少數職業運動員或查德這樣的健身教練手中。他們持續練習短跑、摔跤、投擲標槍,不是只因為戰爭或健康考量,而是由於運動能磨礪靈魂,也有使人沉醉其中的魅力。

  說得更明白一點,以下就是古希臘人給我們的啟示:運動可以修身養性、帶來歡愉,當然,還附帶結實的肉體。

  ▍鍛鍊你的品德肌群

  為什麼運動能修身養性?「品德」這個詞放在現代聽起來就很老派,帶有灰塵和樟腦丸的沉悶氣味。但是品德不是什麼保守派道德魔人或愛裝正經的假道學專用的空泛詞彙。英文的品德「virtue」是翻譯希臘文的「arête」而來──這個希臘字本義則是「卓越」。

  瞭解這個字的本義對現代人很有幫助,使我們知道品德既不是純粹講求認知上的德性,也不是單指生理現實,而是看重一個人的整體表現。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在其著作《尼各馬可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中,主張品德並非虛構的概念。他嘲諷那些只會空口談倫理卻不實踐的理論家,就像一位病人很仔細地聆聽醫生診斷,卻無視醫生開的所有處方。「品德並非我們的天性,但也不是違反天性,」亞里斯多德說,「我們天生適合接受這樣的觀念,並將其轉變為一種習慣去貫徹。」簡單一句話,品德來自習慣的養成,不是說說就好。

  不過光養成習慣還不夠,品德也和慾望有關──我們在道德上表現優秀,不只是因為習慣性的反射動作。亞里斯多德說,「我們渴望做個好人,並從努力的過程中獲得愉悅感。」

  品德還和選擇有關:要是我們沒有選擇追求卓越的權利,那麼有任何缺點也不是我們的錯。「沒有人會怪罪別人天生醜陋,我們只怪罪不運動或不好好打理自己的人,」亞里斯多德說,「談到天生缺陷與意志薄弱,評判基準也是如此。」也就是說,品德是做出合理的決定,我們會對動不動就暴怒的網球選手皺眉頭,是因為我們知道他是個大人了,應該要更能控制自己的脾氣。

  合乎情理也是成就品德的重要因素,亞里斯多德認為品德是兩種極端之間的中庸之道。舉例來說,勇敢是介於懦弱和魯莽之間的中間值。(順帶一提,查德就是魯莽的代表,所以電影裡他才會落得在衣櫥裡被人槍殺。)一個勇敢的橄欖球選手,不會在要被對手擒抱的時候尖叫逃走,但是也不會蠢到在進攻時慢慢走進一群超壯防守球員中間。他會判斷狀況,適時閃躲或迂迴前進,做好他該做的事。也就是說,他會用合理的方式行動,隨時注意比賽狀況,一方面要贏,一方面也要避免自己的腿被撞斷。

  品德是習慣、慾望、合理性的總合,所以亞里斯多德稱其為「人的一種狀態」。也就是說品德是人的性格傾向,不是單純的心理或身體狀態,需要行為、慾望、思維和意志共同協作。這些要素加起來,就是亞里斯多德所謂的「實踐智慧」,希臘文拼作「phronesis」。(這個字的拉丁文prudentia語義就是「審慎」。)實踐智慧是指人在不同情境中謹慎行動,逐漸累積出來的巧妙訣竅,這是很典型的古希臘式知識養成:不單靠頭腦,也靠手腳實際操作來學習。

  古希臘人如此注重教育中的運動,正是因為運動不但鍛鍊肌肉,也鍛鍊品德。在這方面,古希臘人的接受度很廣,舉例來說,除了體育競技和戰士訓練外,他們也認可跳舞的道德性。在色諾芬的文章〈晚宴〉(Dinner Party)中,蘇格拉底讚美一位表演在劍鋒上翻筋斗的舞者,說她的體操技巧教會她何謂勇氣。即使是主張心物二元論的柏拉圖,也贊同這種觀點。在《對話錄》系列最後一冊《法律篇》(Laws)中,他描繪心目中的理想城市,會提供公民武術、遊戲、舞蹈訓練。和亞里斯多德與色諾芬一樣,柏拉圖的理想也符合古希臘典型:在肉體和精神方面都加強鍛鍊,並享受鍛鍊的成果。(話說回來,「柏拉圖」(Platon)這個他在摔跤場上獲得的稱號,希臘文原意即為「寬闊、健壯」。)

  古希臘人這種觀念頗具遠見。慢跑或登山一類的運動,確實可以培養耐性、謙卑等品德。如今我們再次發現許多古希臘人習以為常的道理:運動不但可以訓練身體,也能同時涵養心靈。

  像我這樣的阿宅上健身房時,總會困惑在跑步機上跑得氣喘吁吁,或是努力練核心肌群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專注在培養品德這一塊,倒是很有激勵效果。不過,強調品德更重要的原因,是讓每個對健身有興趣的人保持動力。我們打網球、踢足球、游泳、跑步,不只是為了變美或逃避死亡的威脅,經年累月運動下來,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人格也有微妙轉變,變得更有自信、謙卑、大方、有耐性。這就是古希臘人教我們的道理:踏出健身房後,我們不只肌肉變得更大塊,整個人都有所提升。而且這是持續一生的功課,不是什麼只撐得過一季的流行風潮。

  ▍運動的快樂讓我們更完整

  運動不只提升人品,也能使我們愉悅。就如亞里斯多德所說,做個好人這件事本身就能給人滿足感,各種體育競賽的過程還能給人更多微妙的快樂感受。色諾芬所謂「肉體力與美的完美狀態」,也就是指運動能讓人感受到自己是完整的個體,因而獲得快樂。

  運動時的心理狀態也能使人快樂。無論是簡單散個步或是挑戰登山,都能帶給運動者心理上的報償,比方說,散步可以啟發遐想,登山則使人更認識自我。這些運動帶來的快樂都來自身體與心智間的交互作用。

  如果一輩子都得不斷運動,樂在其中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此一來,就算在比賽中輸掉、沒有達成目標、覺得自己不夠壯、心肺功能沒有提升,還是可以盡情享受運動的過程。舉例來說,我們就算不能像瑜伽大師一樣把身體盤成一個麻花結,還是可以體會到作瑜伽時伸展身體及冥想帶來的至福感受;就算每次都挨一記拳被打中鼻子,我們還是可以享受練空手道那種混雜痛苦與自由的快感。只要記住運動帶給心靈的快樂,我們就更願意走進健身房,穿上壓縮褲、運動鞋、空手道服,或其他各種運動服。

  所以,我主張「聰明的運動」,不是指一定要去鑽研保健食品功效或是買下最新型血壓計,但更不是要各位效法查德變成一個肌肉發達的蠢蛋。我希望運動者擺脫心物二元論的刻板印象,從每一次踏步、推舉、揮拳、拉伸、踢腿之中獲取更多成果,而且一直享受做這件事的過程,即使自己日漸老化、心肺功能日漸衰退也不改初衷。聰明的運動就是奉獻全身心,趁著能動時敞開胸懷接受自己的全貌,並享受與這樣的自己相處。

  我秉持這樣的精神寫這本書,不是要教大家如何運動,書中不會分享什麼做出正確甩壺鈴動作的訣竅或是慢跑時腳踝的正確姿勢。這本書會介紹人如何透過運動的過程讓心智有所收穫、品德有所提升,讓我們在揮汗使勁的同時,心靈也能獲得成長──運動心態正確就行。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6824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Chapert 7|堅持是一場和自己的競爭

村上春樹曾是一家爵士樂酒吧的老闆,白天賣咖啡,晚上供應烈酒。他以前每天抽一百支菸。現在他是日本當代作品最暢銷的小說家,常跑馬拉松,而且很早睡。

村上生活中寫作與跑步形成的平衡,印證了體力與耐力對心智的重要性。我們總說某些職業是「勞心」工作,但事實上,還是需要肉體配合。他的生活型態也體現出養成運動習慣對生存的好處:使人在生活中更有骨氣、更能堅持。每週定期去健身房或運動步道報到,可以幫助我們免於「脫離常軌」。

▍「至少到最後都沒有用走的」

讓我們回到一九八三年,流行樂團杜蘭杜蘭(Duran Duran)的歌在廣播裡全天放送,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正在慢跑,他打著赤膊,有點曬傷,沿著希臘的一條高速公路往前跑。這可不是隨便哪條路,這是馬拉松大道(Marathon Avenue),連接雅典和著名的馬拉松市,西元前四九○年,雅典人就是在這裡和波斯人作戰得勝。如今路上沒有任何波斯人,只連續遇到三隻狗和十一隻貓的屍體。

生性精明的希臘人午睡過後準備回家,與此同時,村上春樹正在跑馬拉松,就在馬拉松的起源地(雖然移動方向相反)。這時候是盛夏,當地人都說他這時候跑步「簡直是瘋掉了」,但是他堅守自己立下的目標:在乾燥的高溫下跑完二十五英哩。村上一大早就開始跑,可是陽光迅速變得刺眼灼熱,必須一直喝水。他在心中幻想著冰涼的啤酒向前跑,皮膚上佈滿汗水蒸發後留下的鹽粒。

跑到接近馬拉松市的時候,村上已經很不耐煩,他不爽坐在廂型車裡朝他拍照的報社記者,不爽用輕鬆的語氣鼓勵他來跑這一趟的雜誌編輯,連對路邊吃草的綿羊也看不順眼(「到底誰需要這麼多的羊啊?」)。

村上連續跑了將近四小時,滿身大汗又被曬得發痛,終於抵達終點線。他想要最後衝刺一段,但是沒有辦法。他寫道:「覺得全身的肌肉好像被用生鏽的鉋子削著一樣。」 他慢慢跑到終點,大口灌下(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喝的)啤酒,終於可以心滿意足地休息:「真要命,不用再跑了。」
 

 

 

UUTT77EEEE5515TYDWS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fashion/oqzj9rp.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3696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苗栗免費到府丈量耐酸鹼地板新竹自然賣場地板台中工業風超耐磨木地板
八德木地板刮傷處理 桃園櫻桃魚骨型地板 新竹個性木紋地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45wedw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